黄巢为什么会是被迫称帝的 他周围造反的人都是什么人

晓星君

今天史客郎小编给大家带来黄巢造反,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史客郎小编一起看一看。

前言:

不少人会疑惑当年跟着黄巢造反的都是一些什么人?是有学识之人还是徒有虚名混饭吃的乌合之众?其实黄巢作为一个私盐贩子本身文化水平就很高,并且在当时也参加过科举,只不过因为唐朝科举腐化导致黄巢没有中举而已。

其实黄巢造反是希望唐朝给予他一个机会,并且唐朝也愿意封黄巢为官,所以黄巢起义本身也是一场闹剧。而黄巢当时也很矛盾,因为造反就意味着自己要坐拥天下,可黄巢为何被迫称帝呢?这与他周围起义的人群有很大关系,可以说个个人才济济,不过也是各有算盘在手。

黄巢为什么会是被迫称帝的 他周围造反的人都是什么人

“出身盐商家庭,善于骑射,粗通笔墨,少有诗才,“黄巢五岁侍翁,父为菊花连句,翁思索未至,巢随口应曰:‘堪于百花为总首,有赫黄衣。’巢父怪,欲击巢。乃翁曰:‘孙能诗,但未知轻重,可令再赋一篇。’巢应之曰:‘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资治通鉴》

从小锦衣玉食的黄巢为何造反,也是体现出当时精英阶层的价值观。黄巢后来被迫称帝是出于对起义扶持的肯定,也是为了回馈那些一起起义的人。黄巢起义本质上来说就是创业,因为创业就必须要有收益,收益也必须最大化,所以黄巢决定反到底也是出于无奈。

黄巢为什么会是被迫称帝的 他周围造反的人都是什么人

因为合伙人需要利益最大化,只有黄巢做了皇帝才可能利益最大化,所以黄巢一旦走上了这条路就不是求唐朝一个丞相这么简单。而是要彻彻底底做皇帝,于是黄巢在起义拥护者的怂恿下也是不得已称帝做了皇帝。

一、黄巢起义本身反映了精英阶层对时代的看法

黄巢本是私盐商贩,并且是地方的首富,理论上来说不应该做出造反这种事。不过黄巢作为一个精英对唐朝政府腐朽不堪的做法其实很反感,屡次不中科举而导致了其造反的举措;其实黄巢的怀才不遇在当时很普遍,而精英阶层对待这种贵族专政的看法是只要国家开放做官渠道,让他们得到人生的意义就可以避免冲突。

不过唐朝统治者完全没有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依旧沉醉于国家的稳定中,结果黄巢起义打破了唐朝百年的太平,而根本原因就在于精英与贵族间的矛盾越来越激化。黄巢起义其实是广大精英阶层寻求自我价值实现的渠道,结果在一系列军事行动中发现唐朝早已不堪一击,于是决定一反到底,将唐朝彻底消灭。

黄巢为什么会是被迫称帝的 他周围造反的人都是什么人

这其实也符合黄巢这一类商人的想法,做生意讲究的是成本和利润的取舍,而黄巢集团面对超过百分之一千的利润肯定会选择做这趟生意。所以黄巢称帝并不是他个人愿意,而是整个精英阶层的利益所在,黄巢当时代表的就是商人阶层的利益,好比资产阶级革命一样,它必须把过去的贵族势力彻底消灭,不过黄巢起义依旧局限于当时的社会性,中国不适合资本主义发展,也不具备资本主义发展的土壤。

黄巢的一腔热血也只是为了实现个人人生价值而已,其实这些精英阶层本身就对商人看不起,非常希望进入国家管理阶层,最后冲突也是由此而起,所以黄巢起义从本质上来看不过是精英阶层的一种幻想罢了,即使推翻唐朝也会陷入同样的问题当中。所以这也体现出中国古代代的贵族统治的一个终极问题,不光做不到科举的公平还为社会带来了极大的隐患,所以后来出钱买官也不过是讨一个太平罢了。

黄巢为什么会是被迫称帝的 他周围造反的人都是什么人

成年后却屡试不第。起义前一年,关东发生了大旱,官吏强迫百姓缴租税,服差役,百姓走投无路,聚集黄巢周围,与唐廷官吏进行过多次武装冲突。

——《资治通鉴》

黄巢成年以后科举失败是起义的直接原因,可是本质上却反映了中国统治者的统治漏洞。

自唐朝灭亡后,辽、宋及金都对黄巢起义有了自己的看法,北宋主张依旧坚持科举,而辽则在一段时间内废除科举,后来元朝也效仿这种做法。为何黄巢起义会影响到国家做出这种举动呢?第一是因为科举越来越腐化,不仅选举不到人才还选举庸才,耽误国家前途,所以国家干脆废除科举,改用选拔制。

这是辽代改革的一个重要举措,不仅局限于国内也大量吸引国外人才,后来元朝利用这种制度实现了忽必烈改革。忽必烈也曾对这种制度情有独钟,因为它既避免了黄巢起义这种尴尬现象,又提升了国家人才利用率。不过后来对黄巢起义的看法多为贬义,其实黄巢起义过程中唐朝本身也要承担主要责任。

黄巢为什么会是被迫称帝的 他周围造反的人都是什么人

因为起义过程中多次交战,唐朝也并未下达招安令,直到黄巢起义军一路高歌猛进击溃了唐朝地方军主力才引起中央重视,即使看出了黄巢起义军来势汹汹也并未有招安的意思,而是强硬镇压,这也突出了当时唐朝统治者的一贯作风。可军事做不到以德服人,这一点后来的宋朝做的很到位,所以宋朝在处理起义中都表现出先招安后镇压的原则。

这种做法一直被后世所使用,唯独明朝不用,这也是明朝战事频繁的原因。原本努尔哈赤也是想做官后来被明朝逼得下不了台最后才造反,这一点与黄巢起义有些类似,其最终利益都是一致的。可是都因为统治阶级的偏见导致了起义不得不进行。因此在精英看来如果只有用军事方法得到的话,就必须利益最大化,看似乌合之众的黄巢起义军其实也是精英的组合。

黄巢为什么会是被迫称帝的 他周围造反的人都是什么人

虽然唐朝军队几次都称黄巢大军为乌合之众,而实际上却多次被击溃,这也让唐朝政府重新审视起义军,这才有了后来的谈判。原本黄巢希望借助谈判获得一官半职,并且这时朝廷必定是封大官,少说也是一品以上,可黄巢起义军内部不同意了。黄巢必须封王才能结束,这也让唐朝政府难以下台。不过这种封王的建议也让后来学者认为起义军内部的精英当时还是保持了相当清醒的头脑的。

因为一旦封官就意味着后来的政治追杀,只有割据一方才能迫使唐朝长期的权力偏让,于是黄巢起义军内部的精英在这种环境下决定继续武装起义也是因为利益没有达到目的。也反应出当时的精英对待整个社会就如同对待战争一样残酷。

黄巢为什么会是被迫称帝的 他周围造反的人都是什么人

黄巢军进入长安,大将军率众迎接黄巢大军进城,“整众而行,不剽财货”,群众达百万军,入城后,军纪严明,闾里晏然,晓谕市人:“黄王起兵,本为百姓,非如李氏不爱汝曹,汝曹但安居无恐。”

——《资治通鉴》

二、黄巢起义军中精英不少但缺乏凝聚力

黄巢起义军中精英不少,可为何还是被唐朝政府军打败了呢?

理由就是黄巢起义军内部其实对利益各有算盘,并不统一,唐朝逐一利用最终击破也是很容易的事。不是乌合之众却不是虎狼之师,所以黄巢起义中虽然武将与军师都不缺,但缺乏凝聚力所以最终没能顺利推翻唐朝,可这也极大的刺激了精英阶层,要利用自己手中的权力来谋私,后来朱温就是个典型。

可是到了五代十国这个阶段,精英阶层对社会就充斥着失望。儒学在中国的崩溃也是始于黄巢起义,虽然早在西晋儒学就退出了统治地位,可是唐朝科举复兴,将儒学推向了高潮,后来黄巢起义也是顺应了儒学中的出仕。不过他想要的却背离了儒学,后来王朝以道家学说作为主导,虽然后来宋代朱熹等推崇儒学,可是宋朝的主张得不到其他各国知识分子的相应,金朝以道家学说为主体的学说得到了后来元朝的继承,到了明代道家学说发展到了颠峰。

黄巢为什么会是被迫称帝的 他周围造反的人都是什么人

其目的也是为了从另一种道德层面遏制类似黄巢起义的事件再次发生,因为道家学说不一定要出仕也能做大事的想法影响了历代知识分子。所以自宋代以后黄巢起义这种典型的知识分子为主的起义就大大减少了。而知识分子为主导的精英阶层起义往往又是最容易失败的,因为他们缺乏凝聚力,总以利益为出发点。

以精英阶层作为起义军领导主力的从黄巢这开始还是第一次,虽然过去也有很多次农民起义。不过从领导农民起义的阶层来看都不是精英阶层,例如汉朝末年的农民起义就是典型的底层人民为主的起义。所以对于社会影响而言不如黄巢起义这么大,而为何到了唐代会出现精英阶层领导的大规模起义呢?

除了文献记载的出现旱灾以外,最大原因就是这些精英阶层已经不满足于目前的人生现状,而唐朝已有的进度阶梯又被贵族势力利用,造成了尖锐的社会矛盾。当时黄巢作为一个富商理应不在旱灾影响范围之内,而他救济百姓也让他的形象开始迅速高攀,所以在他起义之初可以说一呼百应,让唐朝觉得十分难对付。

黄巢为什么会是被迫称帝的 他周围造反的人都是什么人

可实际上黄巢起义仅仅只是新兴的精英阶层对国家提出的一个要求罢了,利用武力也只是迫使国家同意。这一点同样发生在宋朝中叶,所以科举带来的副作用一度被学者所诟病,所以到了元朝初期忽必烈干脆废除科举,改用多渠道的选拔制,因此来避免科举带来的负面影响。但因为是利益性极强的起义所以起义军内部缺乏凝聚力也是因为利益的分配问题所致。

作为一个典型的农民起义来看,黄巢起义应该算成功的,与历代农民起义一样动摇了王朝的根基。可黄巢起义原本可以成功的起义为何快速失败了呢?而它的失败也影响到了后来起义军的分配,最典型的就是元朝末年的起义军似乎就更加厉害了,没有出现像黄巢起义军这样打打停停或是偏安一隅。

其实这也是反应了起义军内部利益的分配问题,黄巢起义原本是与朝廷谈判,希望获得唐朝的正式册封,可是后来唐朝军队突袭之下迅速溃败。也是过于自信与放松,另外起义军内部也沉醉于成功的喜悦中,其实唐朝并没有妥协。而后来的元朝希望用这一招对付南方起义军变得极难,因为起义军内部对政治目的有了清晰的认识。特别是与朝廷谈判的过程中必须显示出攻势,否则就会处于劣势。

黄巢为什么会是被迫称帝的 他周围造反的人都是什么人

元朝军队几次突袭南方陈友谅和朱元璋的根据地都大败而归,也显示出了黄巢起义的这种前车之鉴是非常有指导意义的。

一方面是警示后世起义军不能过于放松,也不能过于追求利益分配性。当时黄巢刚刚坐上皇帝就被要求全面封王,这也凸显出起义军内部对利益的渴求让凝聚力成为了一句空谈。

二是黄巢起义在最为关键的时期居然没有精锐愿意请战,都想保存各自实力,不过也是因为对于利益的追求忘记了起义军的本质。所以黄巢起义中凸显出的问题一方面体现了精英阶层的优秀的实力,一方面有折射出了对于利益的追求使得精英阶层的凝聚力大大降低。

三、总结:黄巢起义不仅反应出了精英阶层的局限性也反应出了道德底线的问题

黄巢起义反映了中国社会的一个统治漏洞:儒学最大的副作用在于诱导学者出仕却没有说明前提条件。儒学存在相当大的不足,所以中国必须在别的学说找存在,特别是到了元朝百家齐放的时代,政府选择了道学和佛学,也体现出了中国道德底线必须重构,特别是对于人才选拨上必须灵活对待。

黄巢为什么会是被迫称帝的 他周围造反的人都是什么人

所以后来的中国对黄巢起义的看法多为前车之鉴,并以天下苍生为己任的态度来给学者树立榜样。所以后来起义军很少有类似黄巢起义军这样做出惨无人道的屠杀事件的。而黄巢起义军中以精英为主为何会出现屠杀百姓这种恶性事件,无非也是在利益中无法自拔。所以精英阶层对利益与道德的取舍成了后来中国知识分子强调的一个问题。

黄巢起义除了是知识分子和精英阶层道德的崩塌,还有一大问题就是国家制定道德观念时必须对底层百姓加以偏袒。国家不是体现富人有多富有,而是体现穷人不在疾苦。这一点在后世王朝屡屡尝试,所以后来明朝建立了世界第一个福利制度,但这并不是福利制度这么简单,而是道德观念的形成。要让知识分子和精英阶层参与到天下苍生的疾苦中来,做实事,做大事。而不是一味的追求名利。这也是道德观念的重构的一大主因。

参考文献:

《资治通鉴》

《宋史》

《明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阅读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