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大西军四大战将 他们结局分别怎么样?
很多人都不了解张献忠,接下来跟着史客郎小编一起看看。
张献忠死后,大西军在孙可望、李定国、刘文秀、艾能奇的统率之下,继续坚持抗清斗争。 这四位将军都是张献忠的养子,跟随他南征北战,立下汗马功劳,并称大西军四大战将。
其中以孙可望年纪最长,起义军将领中称呼孙可望为大哥。四个养子中,张献忠对孙可望也更为器重,平日一切密谋,唯独让孙可望参与筹划。因此,在张献忠死后,孙可望自然就成为公认的起义军首领,自封“秦王”。
但随着斗争形势的变化,孙可望与李定国之间产生了矛盾,并且愈演愈烈终于诉诸武力。结果孙可望大败,最后仅率六百余人投降了清军。
孙可望降清后,将大西军军事信息和盘托出,获得“义王”封号。当清廷确认孙可望不再具有利用价值后,在一次狩猎过程中,以误射为名,将其射死。
四大战将中,最先战死的是艾能奇。在张献忠战死于西充那一年,艾能奇引兵入滇,准备联明抗清,却遭遇当地土司埋伏,结果身中毒箭流血而死。其子艾承业,在父身亡后却北返四川降清。
当年的大西军四大战将,艾能奇战死,孙可望降清,而仅存的刘文秀和李定国相处也并不融洽。刘文秀因曾追击孙可望,收留其溃卒三万,渐有势力,因此遭李定国猜忌,被从贵州召回云南,从此郁郁寡欢,不久病逝。
这样,昔日大西军声威赫赫的四大战将仅存李定国一人。
李定国,陕西榆林人,其家世代务农。明崇祯三年(1630),年仅10岁的李定国参加了张献忠起义军,战场上的李定国作战勇猛,冠绝三军,人称“万人敌”,曾“两蹶名王,天下震动”。
其勇猛善谋,令清军屡吃败仗,甚至产生放弃西南七省想法。顺治十五年(1658),清朝趁孙可望来降,以三路军大举入滇。李定国率军迎战,设下三重埋伏。若不是叛徒泄露军机,吴三桂将全军覆没。
此战后,南明永历帝率其官属逃往缅甸。顺治十八年(1661),吴三桂十万大军进入缅甸,逼缅王交出永历帝,李定国营救未果。次年,吴三桂在昆明将永历帝缢杀,南明灭亡。
永历帝被吴三桂绞死的消息传来,李定国悲愤成疾。康熙元年(1662),在西南边陲坚持抗清斗争17年的李定国病逝在勐腊,时年42岁。临终时遗命其子:“任死荒徼,勿降也!”
李定国死后,云南人拜他为雨神,其忠义节烈为后世楷模。至今云南人仍然视李定国为滇中的脊梁,晚清革命党人起义,蔡锷等仍以李定国为榜样,章炳麟说:“愿吾滇人,毋忘李定国!”